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

基改鮭魚上市福禍難料

儘管加拿大學者研究指出,基改鮭魚會和野生交配產下具改造成長基因的子代,對食物競爭強過親代,恐改變原有棕鱒自鮭魚族群生態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,FDA)仍認定美國水產生技公司研發的AquAdvantage基因改造鮭魚可安全食用,對野生大西洋鮭魚系群也沒有不良影響,即將獲准上市成為全球首例可供食用的基改肉類,引發全球關注。

食物供應將大轉變

該基因改造鮭魚係將國王鮭(Chinook salmon)生長激素基因轉殖入大西洋鮭魚(Atlantic salmon)中,讓原本在寒冷天氣下,不會製造生長激素的大西洋鮭魚,可終年製造生長激素,使基因改造鮭魚成長速度較一般大西洋鮭魚快兩倍,養殖時間從一般的3年縮短為16至18個月即可上市販售,可以降低養殖的成本與鮭魚售價。
目前這批基改鮭魚養在巴拿馬的封閉性水槽內,有專人管理,以現行規模估計,每年可生產總量僅100公噸,總收入為65萬美元,遠不及該公司投入的6千萬美元資金,因此該公司盼未來能販售該基改魚苗給養殖業者,並拓展阿根廷、智利和中國市場。
目前基因改造科技已普遍應用在觀賞魚、食用魚、微細藻、大型藻等水產生物上,美國FDA通過此例對從事基改研發公司產生很大鼓舞,相信很快會有其他種類的基改水產物和動物出現,很可能會對人類的食物供應產生很大的轉變。
雖然美國FDA認為該基改鮭魚採陸上封閉式養殖,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威脅,卻未核准在美國國內養殖,顯然對此不確定性的環境風險,美府仍採取嚴格的風險預防措施,卻間接鼓勵企業到國外投資、大量生產。把風險阻絕於境外,又可透過財團掌控基改魚苗專利收取高額權利金來賺錢,也是美府為人詬病之處。
美國對於基改鮭魚和基改穀物同樣採取較寬鬆的「實質等同」 (substantial equivalence)原則,無強制標示的必要。但美國民間消保團體認為這樣做法對消費者並不公平,不僅持續向政府施壓,也積極爭取各大零售商從銷售端來拒絕販賣基改鮭魚。

至少應該標示清楚

台灣為養殖漁業重鎮,對於基改魚類養殖更應慎重其事,以免因基改問題阻礙漁產品外銷,致影響漁村經濟和漁民生計。
面對開放國外基改作物和基改水產品進口,政府除應建立完備的審核和後續追蹤管理機制,若想以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為由,來提高對於進口基改穀物和魚類的審查標準及強制性標示,恐又會遭遇如進口含瘦肉精美牛的貿易紛爭。馬政府不能只重視短期利益與經濟發展,卻沒有全球化風險治理與制度建構的能耐,至少應該要標示清楚,別剝奪消費者知與選擇的權利!
李武忠,農經學者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